军博人物 拿破仑画师-安东尼-让·格罗

法国新古典主义、浪漫主义前期画家安东尼-让·格罗(Antoine-Jean Baron Gros;1771年3月16日-1835年6月25日)于1771年3月1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绘画艺术家庭,师从拿破仑一世的首席画师雅克·路易·大卫(Jacques-Louis David),成为其画室学生之一。法国大革命时期,他辗转于意大利多个城市,并结识了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,并被拿破仑接纳,开始了与拿破仑的不解之缘……

双亲皆为画家的格罗从6岁起学习绘画,也是从那时起,他开始展现出大师天赋。1785年开始,格罗进入到大卫的画室,开始了拜师学艺的旅程。但是不久后,迫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国内的动荡,格罗启程前往意大利,游历了多个城市,也是在意大利,格罗真正开始了职业生涯,接到不少订单、斩获艺术奖项。在热那亚时,格罗结识了拿破仑一世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·德·博阿尔内(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)并跟随其去往米兰,与拿破仑一世结识并被允许随军前行。

格罗喜欢将拿破仑最英勇无畏的一面表现出来,画中选取的胜利场景也深得拿破仑之心,在阿尔科拉时,他的那幅《波拿巴在阿尔科拉桥上》,拿破仑将三色旗插到桥头被表现的气宇轩昂,充满了胜利者的姿态,也是这幅画让他深得拿破仑赏识,被任命为随军督察。也是从这个时候起,格罗的作品开始慢慢走向浪漫主义风格。

1797年,格罗被任命筛选掠夺来的艺术品以放入卢浮宫,也是在这个时候,他为德索勒侯爵画了一幅《勒卡特的萨福》(Sapho à Leucate)。

1802年他的画稿《拿撒乐战役》获奖,但作品无疾而终,据说是因为画作主角是朱诺元帅,引起了拿破仑的不满。这之后的1806年-1808年间,他继续为拿破仑创作了几幅作品。《拿破伦视察贾法的黑死病人》的背景,是埃及远征失利后,拿破仑前去探望患鼠疫的士兵们,画中的拿破仑为士兵难过却又不惧疾病的神情姿态被完美表现出来。

另两幅在此期间创作的《阿布克战役》(Aboukir)和《埃劳战役》也明确地表现出了坚定勇敢的拿破仑形象。《埃劳战役》(bataille d’Eylau)可以说是双方伤亡惨烈的一战。虽有三名将军的救场,拿破仑才没有战败,但依旧损失了几万士兵,另其十分心痛。这幅作品中,拿破仑正在视察战争中士兵的伤亡情况,马上的拿破仑既有君主的威严伟大,又有着充满人情味的手势姿态,仿佛在安抚士兵团结一致,英勇抗战;左方的那名正在向国王发誓的士兵,其眼神的忠诚坚定更加衬托了拿破仑的伟大和军中的团结,面色苍白的拿破仑,就如同军中的定心丸,让一切困难变得渺小。1808年,这幅作品在沙龙中展出,拿破仑也来到沙龙看自己的画像,静静观赏这幅画之后,拿破仑从衣服上摘下他佩戴的荣誉勋章送予格罗,并授予其男爵称号。

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后,其老师大卫离开巴黎前往布鲁塞尔避难,于是1816年起,格罗继承了大卫的画室,成为19世纪前半叶拥有学生数量最多也是最著名的大师之一。之后,格罗的职业生涯平步青云,入选为法兰西学院成员、美术学院教授以及圣米歇尔荣誉勋章。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回归新古典主义风格,如1817年的《路易十八在杜乐丽花园的告别》、1819年的《马车上的昂古莱姆公爵夫人》等作品,都是新古典主义回归的证明。

重新回归新古典的格罗,似乎不再顺风顺水,他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少的关注,接踵而来的却是各种批判,1835年格罗将作品寄往沙龙参展,却得到失望的评价,这是格罗最后一次将作品寄往沙龙,而这也是其最后一幅作品。1835年6月25日,格罗被发现死在塞纳河中,人们在他的帽子中发现了遗言:“厌倦了生活,辜负了最终的才华,他决定结束这一切”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